移至主內容
首頁
SLAT Blogs

主導覽

  • 首頁
使用者帳號選單
  • 登入

導航連結

  1. 首頁
  2. 部落格
  3. 肥貓的異想世界

奇文共賞:關於退出社群軟體的計劃

By 肥貓, 9 十月, 2020

所謂奇文,通常是這作者實在太白痴,寫了篇引戰文或幹了蠢事。如果是近十年前,當時我網路活動最高峰的時候,說想要退出FB,通常只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我瘋了,第二種只是玩假的,結論都是肥貓瘋了,然後這篇文很快變成旁觀者茶餘飯後的笑柄。不過到了2020年的如果說這句話,不敢說真會成功,但是似乎有稍高的可信度(至少比較不會被當笑話看待)。

隱私當然是個很重要的原因,雖然討厭我的人可能會覺得很假掰,我也承認自己很假掰(逃~)。即使不是(<del>很假掰地</del>)在寫隱私權相關議題的學位論文,一般人對於這幾年社群網站營運者做出的一堆怪事,起碼Cambridge Analytica 應該記憶猶新,也無需贅言。當你無法確定你註冊帳號時簽了什麼賣身契,對方還會在你簽了賣身契之後,再去動裡面的字句的時候,你也就不應該毫不遲疑地把你的身家(包含你在外網的瀏覽紀錄)雙手奉送給別人,即使是論及結婚的對男(女)朋友也不例外。不過隱私悖論(privacy paradox)也明說了,即使口裡如此說,你在行動上還是會<del>堅持共產黨的領導</del>,這就像我在中國看到不少黨員在政治場合喊說要忠黨愛國,實則人手一支iPhone一樣。不過我也不知道我的撤離行動,又能做得多成功就是。儘管我的考慮,應該專家都已經寫過、說過N輪(N是自然數),反正我再寫一次也無妨。

1. 人際關係的考慮

從行為研究的角度,雖然Facebook常被罵說是「合法快克」,但和一般毒品不一樣的是,對Facebook上癮的前提,是你要在上面講話,不管是自己貼文還是回人家文,所以你才會在意有多少個讚,人家回了什麼,才會看到通知時忍不住進去看,這樣Facebook才能賣廣告...周而復始。所以想要戒FB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少講點話(反正言多必失),這個迴路自然而然就會減弱了(甚至邁向死亡),這也可能是祖克伯當局最害怕的事情。

對於10年前的我,一個還在跟青春期掛鉤,精力腦力旺盛的使用者來說,儘可能維持較高的交際數量的渴望,還有出於本能的大放厥詞,Facebook是很好的生命出口。但是大學畢業進入研究所(未來還有當兵、職場...whatever)之後,這種以量取勝的思維已經逐漸改變(況且到了這把年紀之後「輕浮的語言都已慢慢沉澱」),而傾向改為以質取勝,和少數的人維持較深的關係。2017年初天下雜誌的《同溫層行銷》雖然談的是政治偏好上的物以類聚,但在社交上講的其實也是類似的事,如果還讓自己的人際接觸面那麼大,時常讓事情會變得很難控制。例如前陣子有個朋友寫機場驚魂記,他當時只是想寫給相關社群的人看,但是開了地球後(這也是當事人的最大敗筆),結果被國外的報社寫成一篇新聞(還公佈姓名);我不想在這裡細談新聞採編倫理的問題(我看了那家報社的背景,也就更不期望他們會有想到採編倫理這件事)。但是畢竟我也快脫離想當網紅的青澀期,也就何苦讓自己繼續暴露在不知道哪一天「媽~我上電視了!」的風險。

另一方面,我們也早已注意到Facebook使用者有嚴重老化的趨勢(更精確地說,是年輕的人愈來愈不用FB)。也就是說你未來認識的新朋友,主戰場大概也不會在Facebook了,雖然我在Facebook確實有許多高中、大學時期就很好的朋友,也不乏有我很想追的女生(大誤),姑且別管會不會追失敗或被當作情敵的問題,這些人一方面生活圈離我太遠,處理研究工作也自顧不暇,說真的能聊上幾句的也沒幾個。我不是說這些朋友就不重要,但是與其為了他(她)們而留下這個數位臭皮囊(甚至講難聽點已入殮多時),10年講不到幾句話還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自己在虛擬世界很多朋友,正本清源還是得去想辦法建立一個真實的in person的關係。

2. 對注意力產業的反思

熟悉我個性的人就知道,我時常有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性格,當然這是有壞處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性格本身,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種自卑情節,所以你會想要做些什麼事,讓人家覺得你很厲害。不過研究之後發現這用來追女生,可說是完全無用武之地。

注意力經濟也是那麼一回事,有次在圖書館翻到一本經濟學懶人包,裡面提到廣告(advertisement)在原文的語境(我忘了是拉丁文還什麼),本身就是引起注意力的意思,所以才會有人說注意力經濟的本質,是榨乾你的靈魂來換取現金的產業。上政治經濟學的課的時候,老師曾講解過siren這個詞,基本上就是救護車、警車、甚至垃圾車放很大聲的音樂,想吸引路人的注意。當然你要不要,願不願意讓這樣的模式去榨乾你的靈魂,甚至人格/自主性等,這其實是很深奧的問題。但是思考深入一些後,可能會發現用這種心態在經營社群網站(不管是業主還是使用者)的時候,會變得很沒有氣質。這就像有些行銷手法粗劣的網站,動不動就塞給你一個廣告(有些可能還是色情),甚至最好蓋屏廣告疊個好幾層塞好塞滿,我通常不會細看這些內容,光是找該圖片右上角的關閉紐都來不及了,但是顯然會對這個主人的形象大大地扣分。然而不幸地,現在幾乎所有國家,不論是企業還是黨和政府/國家經營的網站,似乎都走向了這個糟糕的趨勢,以前中國確實頗為嚴重,但是現在YouTube也不遑多讓,如今還加入了BBC,算是中、歐、美全包了。

3. 對理性的反思

這種處心積慮想積取注意力(當然還有發大財)的心態,從古典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可根源自工業革命前期被發現的一種理性。這種基於競逐物質功利而衍生的行為與生活模式,某種程度上也是惟物史觀的發端,等到工業革命後期,人民都(或至少相當部份)「富起來」之後,才有餘裕去探討生活品質這種哲學的問題,關於這問題我之前的文章有做一些探討。

目前中國還在苦追因為過去國家轉型失敗,而失落的發展工業化與市場經濟的過程,所以在中國不難發現當地人對於商業成就、政治權力的渴求常是到了一種可說是痴迷的程度,這大體和前述的理性脫離不了關係。台灣也走過這段路,其實到現在還正在走,只是走得比中國稍微前面一點。最近在聯合報看到社論提到,台灣在數學奧林匹亞競賽的名次下降,表示我們的教改失敗,應該再重新培育數學的硬實力。我聽到這句話當然是不以為然(以前我們也是被灌輸這樣的思維長大的),表示又有人想走回那個以競逐各項成就(不管是學業、商業、還是政治)為唯一目標的老路去了。如果從現代的眼光看來,我們會覺得那段歷史(包括許多人對現在中國人的態度)是愚昧甚至羞恥的,又為何讓自己,甚至自己的下一代再去受這樣無謂的折磨呢?

然而很不幸地,我認為目前不論是使用者還是業主,對於社群網站治理的思維,大致上都陷落在這個理性牢籠的思維無法自拔。別人怎樣做,我沒有立場和權力去阻止,但是我想我會想退出社群網站,也算是實踐我前面這些話的反思吧。

  • 肥貓的異想世界

部落格列表

管理日誌
LibreOffice 正體中文文件
肥貓的異想世界
軟體自由運動部落格
馬哥的大小事
My Libre World
社會派宅爸

最新文章

test title
Interview with Sandy Corzeta, Admin of Indonesia's Fediverse Instance 'misskey.id'
簡單處理在Ubuntu終端機啟動Miniconda的問題
在LibreOffice Calc利用Vlookup做精準搜尋
現在就加入 LibreOffice 團隊當全職開發者,處理 RTL/CTL/CJK 等事宜!
[JS 筆記] 可選串連、條件三元、falsy、some與includes
用QGIS + OpenStreetMap + Python 處理線形地理資料
申請墨西哥簽證的經驗談
0805 ITTS 田野筆記:與印尼開源社群的初次接觸
Setting up Mailman3 on Debian 11 (Bullseye)
試解決Zotero安裝後無法使用LibreOffice Integration引用文獻的問題
2023年5月的 LibreOffice 之月的獲獎者!
Powered by Dru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