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首頁
SLAT Blogs

主導覽

  • 首頁
使用者帳號選單
  • 登入

導航連結

  1. 首頁
  2. 部落格
  3. 軟體自由運動部落格

小心潛藏在 Apps 背後的資料掮客

By SLAT.tw, 20 八月, 2021

Apps 與資料掮客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在今年七月底,有一名任職於美國天主教主教會議(USCCB)神父 Burrill,被天主教媒體《The Pillar》揭露他曾出入同志酒吧,因而辭職下台。據《The Pillar》表示,他們之所以能夠得知 Burrill 的行蹤,是因為 Burrill 在手機裡安裝了酷兒交友軟體 Grindr,《The Pillar》獲得了 Grindr 所蒐集的數據,並從中辨識出屬於 Burrill 的個人資料。

其實 Grindr 因為與第三方資料掮客(data brokers)共享用戶資料,已先後被挪威消費者委員會點名,並被資料保護局罰款。然而我們要注意的是,一個行之有年且龐大無比的生態系:Apps、資料掮客、廣告科技公司,在未經任何真實用戶的同意之下,蒐集用戶的「匿名資料」並藉此牟利。

潛藏在迷霧之後的龐大生態系

電子前鋒基金會指出,Apps 和資料掮客宣稱他們只分享所謂的「匿名」資料,但根本不可能有資料是真正匿名的。資料掮客販售的 “rich profiles” 裡,包含了過多的資訊,足以將敏感資料連結到用戶本人,即使那些資料裡不包含合法姓名。尤其不可能有那種「匿名的」地理資料:用一個人的住家和工作場所等數據點,很容易就能將其識別出來,惡意觀察者可以建立這些數據點跟其他目的地之間的關聯。在這起事件裡,便包含了同志酒吧和私人住所。

而處在「身份解析」(identity resolution)產業另一面向的技術則是「廣告 ID」,又一個所謂的「匿名」標籤,然而它卻可辨認出裝置。Apps 將廣告 IDs 分享給第三方的眾多公司們,便能容易且大規模地將廣告 ID 與用戶真實身份連結起來。

結語

大家看到這起事件以後,再看看自己手機裡的那些朝夕相處的 Apps,會不會突然覺得有點怕怕的呢?其實,數位廣告產業衍生的資料洩漏和隱私侵害問題,已經行之有年,只是資料的交易多半躲在免費服務的背後,一般人根本不會發現。在雲端時代的我們一定要瞭解到:「便利性」與「安全、隱私」永遠都是對立的;如果我們要犧牲隱私來換取便利,那條界線畫在什麼地方會是合理的呢?

此外,本文討論的是商業公司的作為,但在商業行為以外,公部門的各項措施其實也有洩漏民眾隱私的疑慮。本協會與許多民間社團持續努力在倡議個人隱私保護等議題,希望能逐步喚起大家的注意。大家可以參考數位身份證與「台灣社交距離App」這兩篇文章。

  • 軟體自由運動部落格

部落格列表

管理日誌
LibreOffice 正體中文文件
肥貓的異想世界
軟體自由運動部落格
馬哥的大小事
My Libre World
社會派宅爸

最新文章

test title
Interview with Sandy Corzeta, Admin of Indonesia's Fediverse Instance 'misskey.id'
簡單處理在Ubuntu終端機啟動Miniconda的問題
在LibreOffice Calc利用Vlookup做精準搜尋
現在就加入 LibreOffice 團隊當全職開發者,處理 RTL/CTL/CJK 等事宜!
[JS 筆記] 可選串連、條件三元、falsy、some與includes
用QGIS + OpenStreetMap + Python 處理線形地理資料
申請墨西哥簽證的經驗談
0805 ITTS 田野筆記:與印尼開源社群的初次接觸
Setting up Mailman3 on Debian 11 (Bullseye)
試解決Zotero安裝後無法使用LibreOffice Integration引用文獻的問題
2023年5月的 LibreOffice 之月的獲獎者!
Powered by Drupal